熔融指数仪是评估热塑性塑料流动性能的关键设备,广泛应用于塑料原料生产、改性加工与质量检验领域。其测试结果直接影响材料加工工艺的设定与产品一致性。为确保
熔融指数仪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,必须遵循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,让其精准丈量每一克材料的流动性。

1、开机预热与环境准备
接通电源,开启加热系统。根据测试标准(如ASTMD1238或ISO1133)设定目标温度(如PE常用190℃,PP常用230℃)。预热时间不少于30分钟,确保料筒内部温度均匀稳定。同时检查实验室环境是否清洁、无强风直吹,避免影响温度场。
2、清洁料筒与口模
使用专用通针和铜刷清理料筒内壁及口模孔道,去除残留物。若更换材料类型,需用高密度聚乙烯(HDPE)或清洗料进行高温冲洗,防止交叉污染。
3、装填样品
称取约4–5克待测塑料颗粒或粉末,通过漏斗缓慢倒入预热的料筒中,避免洒落。将活塞杆垂直插入,轻放不施压,让样品在重力下初步压实。
4、加载砝码与熔融恒温
待样品装入后,将标准砝码平稳放置于活塞杆顶部。开始计时,让材料在设定温度和负荷下熔融4–6分钟,确保塑化,消除气泡和温度梯度。
5、切割取样与称重
当熔体从口模下端稳定流出时,用自动或手动切刀在规定时间间隔(如30秒)切割样条。连续切割3–5段,取其中3段完整样条,用精密电子天平称重(精确至0.001g)。
6、计算结果与设备清理
根据公式:MFI=(平均样条重量×600)/切样时间(秒),计算熔融指数(单位:g/10min)。测试结束后,迅速取出剩余物料,再次清洁料筒、活塞和口模,防止冷却后堵塞。